5月4日青年節之際,又恰逢建團百年,共青團中央聯動20家各級團委,在微信視頻號上以“青春心向黨 建功新時代”為主題,奉獻了一場精彩紛呈的網絡直播。 直播自5月4日16:00 正式開始,由共青團優秀網絡文化產品展播、“百年青春 當燃有我”五四青年青春講演劇和“奮斗的青春”2022年五四青年節特別節目三大部分,共同組成了一場青年人獻給青年人的贊歌。 武大靖、柳鑫宇、張傲月等青年代表,也適時出現在視頻號直播間中,通過節目與青年觀眾互動。在長達6小時的不間斷直播中,累計觀看人數達192.4641萬、點贊超1575萬次。 “他們真的相信,真理的火種可以燃遍神州嗎?他們真的相信,長征的火把可以點燃中國的黎明嗎?他們真的相信,為了偉大事業的成功縱使燃燒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嗎?是的,他們真的相信!” 在沉浸式演講環節,修洪偉、田一帆、武大靖、柳鑫宇、張傲月等青年代表先后登場。他們中有用生命守護界碑的青年戰士、抗擊疫情中的“95后”“00后”逆行者,也有“嫦娥奔月”“蛟龍探?!北澈蟮那嗄昕茖W家、北京冬奧會上奮力拼搏的青年運動員。 在視頻號直播間,他們先后出場,代表中國青年的嶄新面貌,將這場獻給青春的贊歌推向高潮。 共青團中央歷來重視通過網絡融入青年群體,引領青年思想。在五四青年節這一天,共青團中央用年輕人喜愛的方式打開百年青春,用一場視頻號直播獻禮一代代不負時代重托的中國青年。 在文化作品展播環節,共青團中央利用視頻號的產品能力,通過直播間專題聚合的效果,攜手全國30余個?。▍^、市)、高校團委、企業共青團,以及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國青年報社,展播52個原創作品。 這些拒絕沉悶說教,用故事和細節打通青年人的作品也得到了青年人的積極回應。 經過2021年的迅速迭代,微信視頻號已初步搭建起成熟的產品結構,而權威媒體和主流政務機構的廣泛入駐,讓視頻號成長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主流聲音的全新表達渠道。 今年3月,騰訊公布2021年全年年報,數據顯示,視頻號的人均使用時長及總視頻播放量同比增長1倍以上。 作為較早深耕微信生態的主流政務機構之一,視頻號早已成為共青團中央中央塑造青年時代氣質和引領青年思想輿論的重要工具。 搞直播、拍宣傳片、發主題曲,貼合青年群體的新媒體產品層出不窮,共青團中央總能敏銳地洞察青年喜好,及時將洞察轉變為實踐,以優質視頻號內容,引領青年人成長。 深耕微信生態多年,共青團中央同樣擅長撬動微信生態能量,釋放青年正能量。 以五四直播為例,共青團中央公眾號提前一天預熱,并在文中插入視頻號鏈接。直播過程中,適時彈出共青團中央公眾號內容,幫助用戶了解直播內容、及時掌握直播進程。并且,通過直播的專題聚合,可一鍵直達當天所有相關主題的直播間。 最終,共青團中央通過微信社群、公眾號、視頻號、搜一搜、看一看等微信生態功能模塊的緊密聯動,將兩百萬觀眾吸引加入直播間,讓這些青年網友能夠沉浸式、多角度共慶建團百年。 事實上,以共青團中央為代表的一批主流政務機構,已經在視頻號上顯現出“內容姓政、表達姓網”的新面貌。包括國家衛健委的“健康中國”用流行的“捧臉殺”揭秘男護士的“尷尬爆笑日?!?、國家反詐中心的反詐微短劇、 “平安北京”的民警花式賣萌、茶城森警的保護動物科普視頻等。 這些政務機構無縫切換的反差萌與不懼做“網紅”的創新姿態,在視頻號用戶的點贊中不斷破圈,也側面印證了,政務新媒體開始掌握視頻號的“流量密碼”。 這些“網言網語”的表達形式,讓政務機構在堅守“政務”定位的同時,把政務信息傳播緊跟網民步伐,并利用視頻號的微信生態優勢,增加信息觸達率,有效填補政務發布新媒體矩陣的缺角。 除了做公眾號、建社群,政務機構或可利用視頻號,進一步盤活微信生態資源,對于那些已經在微信生態內有廣泛沉淀的政務機構來說,已經凸顯出用戶黏性、生態優勢的視頻號,不失為政務機構視頻化轉型的有力方向。(圖文/陳東) 原標題:共青團中央發起五四青年節主題直播 近兩百萬網友在微信視頻號共譜新時代青年贊歌 |